1665年是法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一年,罗伦佐 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来巴黎为罗浮宫设计了新的正门。
1665年(清康熙初年)前后,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路392号,山西众商公建了一间关圣殿,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066平方米。当时既为祭祀关羽的场所,又为山西、河南、甘肃、山东、陕西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会馆,称北五省会馆。
因明末本邑张嘉言进士捐金在九总兴建了大“关圣殿”,清初广东商人在十二总兴建了广东“关圣殿”,此殿后起,所以人们称它为新“关圣殿”。
殿内供奉关圣帝,亭柱上刻有对联三副,分别为:“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
|
“天下第一壮县”“金湘潭”
湘潭地处湘中,毗邻长沙,古有五驿道交汇于此,陆上交通十分便利。湘江自城东南贯入,至陶公山遇阻而婉延北去,正好形成一大鱼钩形,城区恰处其钩背。陶公山下,水淘沙走,成一深潭,加上江岸遮挡,舶船可免遭江风肆掠,故自古此处码头林立,到清末,湘潭沿岸码头已达50余座,自古为江南商贸明珠。
湘潭县历史悠久,誉冠海内。水运发达,商贸鼎盛,人民富庶,历来就是楚南粮仓,乃中国历史上“四大米市”之一,古有“天下第一壮县”之美称。
明清以来,湘潭商业高度发达,全国各地的会馆多达30家,尤以“米市”与“药都”著称,湘莲与槟榔成为了本地最有代表性的特产。与此同时,消费文化也走在各地的前面,戏剧、绣花、美术等民间艺术享有盛名。
五口通商前,广州是全国唯一的外贸口岸。湘潭由于其突显的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成为它内陆货物的转运港口。涟、涓二水于其附近汇入湘江,更便网络附近各县货物。北出洞庭,沟通长江,南通衡、永,出广西入漓江,经梧州可达广州,或走耒水经郴州由陆路过南风岭而入广州。据记载,湘潭商业鼎盛之时,南风岭下挑夫常年聚十万之众。
清人容闳于《西学东渐记》中曾这样说:“湘潭亦内地商埠之巨者,凡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内地。又非进口货然,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以致湘潭与广州商务异常繁盛。”正因为湘潭当时商业繁荣,民间富庶,故素有“金湘潭”之称。
北五省联合有会馆
得天独厚的商业条件自然招揽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各帮专营不一,各有所长。临江商擅药材,吉安商专钱庄,建昌商市锡箔,江苏商营绸布,江南(包括江苏、安徽、浙北)商长酒酱,山西商作票汇,四川商业丹漆,北五省而裘褐、汾酒、关角、潞参等,广东商为银朱、葵扇、槟榔等。
许多外地商人汇集于此,有的甚至落脚生根。与此同时,各帮开始设立会馆,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五省客商为了确保经商利益,于清初集资兴建北五省会馆,供奉以义气驰名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作为维系团结的精神支柱.红脸美髯公在湘潭成了商人的保护神。
《北五省祀田碑记》开宗明义指出:“公馆创于国初,乃经商兹士者虽至今络绎无已。”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的《重建春秋阁记》碑载,当时捐银的北五省商号近二百家,所捐银钱2,100多两。
乾隆四十六年,立在北五省会馆的《棉花规律》石碑就是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五省驻潭棉花商行三十三家“共同酌议”制定的北五省会馆棉花行规,对各行砝码、价格、银子成色,银子与制钱的比价,装卸转运的脚力以及包装钱,栈房钱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都有规定。
关公殿后的春秋阁后围墙之上尚有珍贵文物。抵达观看,阁墙镶嵌着十余尊祁阳石碑。碑文翔实地记述了建殿原委、费用来源、殿产数目、修缮过程等等。
“中国三大名雕”之一在此
湘潭北五省会馆现存建筑有大殿、春秋阁、钟楼和鼓楼等。
大殿重檐歇山顶,建筑于花岗石台基上,高约16米,长24米,宽14米,气势雄伟,结构复杂,雕饰繁多。其中最使游人叹服的是春秋阁巨型石狮和石雕龙柱等雕刻精品。阁前石阶斜卧蟠龙,两侧分列一对巨型石狮。石狮各背负一幼狮,幼狮搔首贴耳,憨态可掬。阁顶内侧倒悬木雕贴金巨龙,口含丹珠,神态飞扬、四周板壁透雕人物故事,多与关公有关。
会馆春秋阁前有一对汉白玉镂空龙柱,采用的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石材汉白玉。高为4.8米,圆周约1.5米。柱为整体,龙为整形,龙绕柱旋,龙、柱一体。雕龙昂首翘尾,似腾云驾雾,如翻波击浪,造型生动,呼之欲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雕工采用镂空技法,一鳞一爪,一须一珠,丝丝入扣,极为精巧细腻。这件镂空龙柱属国内罕见珍品,除山东曲阜孔庙有类似物品以外,再无其他,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雕”之一。
1923年春,中共湘潭地下支部在关圣殿开办平民夜校,由县委书记杨昭植任校长,培训了不少革命志士,因此关圣殿也是具有革命意义的纪念圣地。 关圣殿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彭德怀、陈赓、 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也是齐白石、杨度、张天翼等名人志士的家乡。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 伴随着湘潭槟榔的发展,槟榔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一首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民歌风格的《采槟榔》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槟榔特殊的感情。如今,当地政府积极就“湘莲”和“湘潭槟榔”2个特色产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在“天下第一壮县”湘潭,和北五省会馆(关圣殿)一道,江西会馆(万寿宫)和泥木工人会所(鲁班殿),都被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专家建议只有在保护基础上加以开发和利用,才能使用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会馆的春天又将来临。
(责任编辑:三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