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商的早期致富过程,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影响最大的一种是“李自成遗金说”,此说《明史》中有左证,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即依此敷演。近代学者卫聚贤在《山西票号史》一书中说:“李自成入北京,将明朝文武诸臣八百余人拷打求金银,及李自成由山海关败归,将所掠及宫中藏的银器等,熔铸成饼,每饼重约千両,共数万饼,用骡车载走。清兵进至定州,李自成败伤……自山西大道上经过时……乃沿南山行走,至祁县南二十里孙家河时,或者曾将现银一部分遗弃,现在祁县尚传说‘元丰玖’票号股东孙郅系孙家河人,其先人曾拾有李自成的弃金。”
1907年日本出版的《中国经济全书》说票号“开始是山西的亢氏,清初顺治年间,李闯王造反不利败走时,所有的金子携带不便,把手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放在亢氏的院子里面。亢氏忽拾得八百万两,因此将过去仅为一般人便利的山西汇兑业改为本业,特创票号,至是该地的巨商都是亢姓。”万荣县的潘家也是清代有名的大工商业户。民间传说,“潘家发家的起因,是在荣河老城东门外灵青山拾得了一些生金子。”卫聚贤(1899至1989年)是民国时期河大学者,万泉(今万荣)北吴村人,对晋商文化研究颇深。《荣河县志》确实也有:“明末李自成一部,曾由荣河城渡河而西去”的记载。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晋南闻喜、绛县一带还有“捻军遗金”的传说。在垣曲、闻喜采访中,我得到了“捻军遗金”传说的两种版本。一种说法是捻军从陕西渡黄河经过山西,驻在一位农民家中,忽遭官军袭击,离去前将所携金银珠宝填到一口井里,打算以后再来取,不想被清军剿灭,井里的财富便成为这家人经商的原始资本。另一说基本相同,不过把地点换成了山东,说此人在山东得到飞来横财后,不敢在当地花,隐名埋姓来到山西做生意,后来成为一位大富商。
夏县也流传着一位横财暴富的故事。说是清朝初年,该县有一个叫刘中廉的人,在河南灵宝做小买卖,有两间门面,因为当时匪患不止,生意萧条。刘中廉是个勤快人,养成个好习惯,每天黎明即起,把店前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天,刘掌柜又在摸黑扫地,远处响起清脆的马蹄声,走近了,是两位各牵一匹驮骡的彪形大汉,问他有没有空房子,想租下寄放东西,租金从优。刘中廉店后有一间杂货库房,生意不景气正好空着,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两位大汉卸下驮骡上的东西,放进库房存放好,加上锁,贴了封条,随即离去,没想到这一去,再没有回来,刘掌柜等了三年,不见那两个人来取东西,等了四年、五年,还是不见来,直到库房已坍塌,两个人还不见来。刘掌柜想把房子修修,违约打开房门后,出于好奇想看看驮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打开后,只见一驮里全是金子,另一驮里金是银子。刘掌柜被飞来的财富惊呆了,躺在屋里想了一个月,终于想明白了。就在十年前那两个人寄放东西不久,官军剿匪大捷,这两驮金银莫不是土匪抢来临时寄放的?事已至此,刘掌柜也不客气了,带上这笔金银,去了外地,几年之间成为一方巨商大贾。
不管是李自成遗金,捻军遗金,还是土匪遗金,对于山西商人们来说都是个例。即使有一夜暴富也不过是个别人。晋商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众多商家致富,靠的还是勤劳智慧和几代人漫长的积累。
商会公众号:bjsxqysh 商会微信号:15313254191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6012591号-1来稿邮箱:bjjshang@163.com
站长统计技术支持:易和有容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