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看太原市转型发展
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坚持和完善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长期以来,太原市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全市经济成分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太原市的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1995年以来太原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
太原是全国的省会城市之一,特殊的省会城市和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全市公有经济比重较大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
1、从地区生产总值的经济成分看:1995年以来,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公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非公有经济则有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与1995年比较,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由78.3%,下降到56.9%;非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由21.7%上升到43.1%。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仍未改变,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及影响力仍高于非公有经济,而非公有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不容小觑,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对国家的贡献逐步提升,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
2、从各产业的经济成分看:第一产业经济成分比较稳定。由于该产业的特殊性,农民主要使用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含水面)从事生产活动,根据经济成分划分规定将其中的大部分经营成果列入集体经济,即公有经济。因而第一产业公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且变化不大,结构比重相对稳定。1995年到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公有经济比例基本在70%—80%之间。
第二产业经济成分呈现多样化趋势。2008年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期(2004年)相比,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71.0%下降到69.7%,企业个数和资产总额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8.2和7.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非公经济所占比重已接近半数,2008年为49.8%。第二产业的非公有经济比重越来越高,在第二产业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地位也越来越明显。
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非公经济比重大幅提高。在科技卫生、文化教育、公共组织等服务类行业公有经济还是占较大比重,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业非公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这些行业的非公经济迅速壮大,两次经济普查年度的比重扩大幅度均在10%以上。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非公经济比例达67.2%,比2004年扩大14.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非公经济比例达86.0%,扩大12.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加值非公经济比例达40.6%,扩大14.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非公经济比例达84.9%,占有绝对比重。
3、从城镇从业人员经济成分看:目前在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公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已超过了50%。2009年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非公有经济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增加了57.46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3.7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经济成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太原非公有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在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太原非公有经济获得空前发展,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经济成分正逐渐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方向发展。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看,目前太原市非公经济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占全市的比重均过半。2008年底,太原非公有经济法人单位2.64万户,占全市总数的91.2%;从业人员55.6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0.2%。全市累计个体经营户12.54万户,个体从业人员35.43万人,分别比一经普(2004年)增长17.4%和37.0%%。
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四成以上。2005年—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年均实现增加值573.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四成以上,为42.4%;对四年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一半,为48.1%,拉动年均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是太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非公经济产业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主。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比重最高。2008年,各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部经济总量的比例为27.0%、36.7%和50.8%,第三产业非公经济比例比第一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的非公经济比重高于公有经济。
尽管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非公经济平均规模较小。非公经济单位数量多,增长快,但是平均规模较小,单位数量比重与资产、增加值的比重形成强烈反差。2008年,太原非公经济单位数量占全部单位91.2%,但是资产总计只占53.7%,增加值占43.6%;户均资产为4221万元,户均增加值252万元,只是公有经济的11.2%和7.5%。
二是产业分布单一。全市非公经济单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中非公经济单位又集中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全市主导行业中非公经济比例仍然较低。2008年,工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只有33.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保险业为40.6%和44.7%,也都未超过50%。
三是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现代管理意识较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太原市经济成分调整的政策建议
近十几年来,太原市非公经济发展很快,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市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太原的非公经济还处于成长期,增长质量不高。放眼未来,太原一方面仍需不断调整完善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坚持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积极促进非公经济走向成熟期。认真落实扶持非公有经济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融通、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和信息资源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越条件。引导非公有经济企业,特别是私营个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提升非公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非公有经济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强太原经济增长的活力。
第一,大力拓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经济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融通。建立和健全专门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贷款抵押。
第二,为非公有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政府及行政机构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强化对非公有经济的服务功能:(1)帮助中小企业收集和交流市场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生产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材信息等,并通过各种传播工具提供给企业。(2)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战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辅导。(3)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进行牵线搭桥。
第三,进一步拓宽非公有经济企业的产业范围,为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
第四,将非公有经济中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纳入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立项审批、股份制改造、户籍管理、法律保护、社会保障、科技专利申请、无形资产评估、科技信息沟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方面,给予切实有力的支持,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鼓励它们向资产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和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
商会公众号:bjsxqysh 商会微信号:15313254191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6012591号-1来稿邮箱:bjjshang@163.com
站长统计技术支持:易和有容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