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手机网站 | 访问旧版 |您好,欢迎您!
登录找回密码只需一步,快速开始网络营销融资贷款天下团销战略合作客服中心 qq登陆
网页顶部

朔州先行一步推进转型发展 改善民生筑和谐之基

发布时间:2013-09-26 11:32:09 点击:0

7月24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重要批示:(两件)杨波同志:可派记者了解采访,对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予以宣传。

内容提要:蜀葵怒放的季节,全省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朔州——在省政府最近公布的2009年度山西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通报中,朔州市取得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发展水平全省第三的佳绩。全市6个县区中有4个进入先进表彰行列。

一个地处雁门关外建市只有20年的城市,是如何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煤炭行业整合重组的双重考验,朔州又是如何做到赢得主动,科学发展?本期解读我们将走进朔州,探寻朔州发展给我们的启迪。

科学决策,永葆事业长青

决策就是事业的生命,说到底,任何胜利首先是决策上的胜利。

近年来,朔州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解放思想,放手改革开放,把国家、省的各项措施与朔州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咬定建设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目标,创造了可圈可点的工作业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连续四年走在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完成561.3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近15%,比全省高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2009年完成270.2亿元,是“十五”末的2.99倍,增速居全省第一,年均增长20.8%,比全省高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2009年达到110亿元,是“十五”末的3.14倍,年均增长33.1%,比全省高13.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2009年完成46.2亿元,是“十五”末的4.08倍,比上年增长22.3%,增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42.2%,比全省高2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完成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9%,累计完成771.4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3.2倍,四年年均增长42.7%,高出全省1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9年完成128.6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比上年增长23.1%,增幅全省第一,年均增长24.2%,比全省高5.2个百分点。海关进出口总额2009年完成1.1亿美元,是“十五”末的5.15倍,比上年增长86.5%,增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十一五”前四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9.2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政通才能人和,人和才能业兴。建设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科学理念的承前启后,“豪爽大气、海纳百川、百折不挠、奋力赶超”朔州精神的继往开来,是朔州科学发展的法宝。

讲到决策,危机就是最好的试金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朔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及时召开了煤炭生产企业座谈会、民营企业座谈会、科技人员座谈会和争取重大项目座谈会,了解危机影响、研究存在问题、商讨应对措施。同时,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出台的机遇,把争投资、上项目、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全市压倒一切的工作,作为衡量各级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分领域定项目、分行业下任务、分级次压担子。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市长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三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三个千方百计”和“三个坚定不移”重大部署、省市重点工程、“五个全覆盖”等进展情况以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通报,对基层和群众中创造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牢牢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先行一步,推进转型发展

朔州因煤而生、凭煤而兴。同时,朔州也为煤所忧、被煤所困。为此,朔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依靠资源又不依赖资源和早转早主动、不转最被动的思想,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标,以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和生态畜牧城市为取向,扎实推进转型发展。

2006年,朔州在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中将全市205座地方煤矿整合为135座,产能由3312万吨提高到5367万吨。2007年,朔州提出了以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清洁化、安全化为重点,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步伐的思路,并将目标锁定为“四个70%以上”,即70%以上的煤矿与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和用煤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保证稳定销售;70%以上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实现安全生产;煤炭回采率达到70%以上,提高集约水平;煤炭洗选率达到70%以上,确保原煤增值。围绕目标,一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重新进行产业规划,达到产能合理布局;另一方面,依托中煤、同煤、神华、鲁能、中电投、金海洋等14个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联营、参股等形式,整合、重组、改造地方煤矿23座,产能都在60万吨以上。并把加快推进机械化综合采煤方式改造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2007年全市有8座煤矿完成了机械化综采改造,在2008年春季抗击南方低温冰冻灾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坚持依靠煤炭产业升级实现转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煤炭企业主动投资,抓升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8年底,全市有22座煤矿实现了机械化综采。改造后,全市地方煤矿产能提高到6156万吨,回采率由改造前的30%左右提高到72%以上。

2009年,我省对地方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到年底,朔州市全市保留矿井减少到67座,平均单井生产规模131万吨,产能提高到8780万吨,加上中煤、同煤在朔煤矿,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洗选能力、发运能力均达到2亿吨以上,居全省第一。在兼并重组工作中,朔州市制定了八条硬原则,核心就是确保完成任务、确保按市场化原则交易、确保各方利益、确保阳光操作、确保生态修复、确保不受干扰。2009年,全市共生产原煤1.3亿吨,同比增长7.1%,产量居全省第一。

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坚持以上数量、上环保、上节能为核心,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供和风力发电厂。2006年以来,全市淘汰高耗能燃煤机组近60万千瓦,对所有燃煤机组全部进行了汽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和高压电机变频改造,安装了脱硫除尘装置,每年节约标准煤120万吨,建成4座循环流化床空冷煤矸石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07万千瓦;在全省率先建成2座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到2009年底,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455.1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9.4%。目前,正在建设的电厂有17座,装机容量388万千瓦。这些电厂全部投产后,全市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43.1万千瓦。其中,煤矸石电厂267万千瓦,占31.3%;新能源电厂55.5万千瓦,占6.6%。

抓住我省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早动手,早规划,早实施,推动了一批重点能耗企业循环发展。全市建成产业相互依存、循环发展、关联耦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0个。其中,金海洋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十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初步形成集煤炭生产、输送、洗选、发运、电力、冶化、建材于一体的循环发展格局。全市初步形成煤炭生产—洗选—燃煤和矸石发电—废弃物生产水泥和新型材料循环链条,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新上煤矸石砖厂、粉煤灰砖厂12家,形成年产10.8亿块砖和90万立方米砌块的生产能力。每年可消化煤矸石15.3万吨、粉煤灰125.7万吨。新上新型干法水泥厂5家,年可生产水泥熟料1060万吨;新上粉磨站1个,年可生产水泥60万吨。新材料工业正在成为朔州转型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大上项目,打造增长引擎

朔州一直围绕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做文章,先后出台了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进行项目规划、项目论证、项目储备的基础上,通过争取国家投资、积极招商引资、挖掘民间资金,全力推动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打造经济增长引擎,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带动新兴产业发育和成长。每年坚持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100个重点工业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四年来,新上各类工业项目近500个,其中,非煤、非电项目占70%左右。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电产业为主导,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日用陶瓷、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做强支撑点、做多增长点、做亮闪光点。为了确保重点工程和中央、省、市投资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朔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在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为加快重点项目进度搞好服务。市、县两级建立了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挂牌督办重点工程制度,土地、林业、水利、环保、发改等相关部门高效运作,抓项目、抓开工、抓进度。此外,朔州市纪委、监察局建立了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统计信息月报表、工程质量和进度督办卡、整改意见通知书“三卡”和项目全程跟踪监督、月报告、联席会议、监测员监测点、责任追究、长效监管“六项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进展分析会,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在抓好煤电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抓好生产方式转型的基础上,朔州把发展新兴产业的着力点放在招商引资上,以此带动全市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转型。四年多来,朔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筹建了公用保税仓库,开启了商品直接进出口的通关渠道和外商自由进出的闸门。投资1.5亿元成立了全省同级城市规模最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争取海关建立办事处。与北京房山区缔结了友好城市。在江苏昆山设立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窗口。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和开发投资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等。大张旗鼓地表彰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积极参加国内历次大型投资合作洽谈会。四年多来,在港洽会、珠洽会、一至四届中博会和第一二届煤博会八次大型招商会上,签约项目数量、拟引资额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数三个指标都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市共签约项目320个,履约249个,有67个项目建成投产。加上在建引资项目,到位资金305.2亿元,名列全省第一。

改善民生,筑牢和谐之基

为政之道,重在亲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朔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施安民工程和就业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达到15499.8元,是“十五”末的1.8倍,比上年增长10.7%,增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24元,是“十五”末的1.7倍,比上年增长8.3%,连续五年刷新历史纪录,增幅居全省第二。

在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方面,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下岗失业人员、“4050”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退役士兵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14万个,完成省定任务的177.26%;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54.95%;“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67.57%;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2.5%左右。2008年以来,依靠创业带动就业1.1万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朔州市委、市政府特别注重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最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5大险种8项社会保险制度在朔州全部建立,并走上规范运行轨道,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09年底,8项社会保险基金积累达到17.5亿元,是2005年的近4倍。企业养老保险全市可支付能力达到45个月,实行了65岁以上农村居民每人每月30元最低生活补贴制度,在全国同级城市属首家。2008年,全市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

四年来,全市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6194套106.84万平方米。2008—2009年,新建廉租住房8308套40.46万平方米,改造城市居民棚户区33165套30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得到有效保障,房价连续五年一直稳定在每平方米2000元以下。加快了农村危房改造步伐,2008年以来改造3592户农村特困群众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率达90%以上。

固本培元,增强发展后劲

朔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教育和安全列为三大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让绿色成为朔州发展的主色调为目标,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碳汇造林为重点,举全市之力,增创生态文明新朔州。每年筹资10亿元,植树33万亩,增加林木绿化率2个百分点。市区和每个县区都有万亩以上成片造林绿化工程,而且规模逐年扩大,初步形成10个万亩以上生态示范公园,荣获山西省园林城市称号,目前正在奋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底,林木绿化面积累计达到400多万亩,林木绿化率26.6%,林草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50%。华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朔城区西山森林公园铺开了一幅长50公里、宽10公里、绵延35万亩的巨幅生态画卷。在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科学发展实践中凝炼而成的“右玉精神”,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范。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安装了脱硫除尘设施,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

教育协调发展工程扎实推进。确立了市区发展高等教育、县城抓好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乡镇和中心村办好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教育发展思路。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2006年建成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开工建设朔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9年和太原电力专科学校合作,奠基开工了山西能源学院。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高中全部集中到县城,在每个县城边新建了一所高标准寄宿制初中。每个乡镇和中心村建成一所高标准、保姆式寄宿制小学。全面实行了校车接送学生制度和早餐营养餐制度,市县两级财政出资,为农村寄宿制学生每人每天供应一颗鸡蛋或一杯牛奶。从今年起,平鲁区率先在全省试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着力推进安全生产优先发展,初步实现监督管理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健全了强化责任的机制和体制。在全省第一家出台了安全生产八项制度,囊括了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处处突出了一个“严”字。在全省第一家彻底取缔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专项整治中,市政府高薪聘请的六位专家和市安监局聘请的60多名业务技术专家,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进行了专家会诊式的隐患排查。对三类企业监管责任100%实行了监管部门、监管领导、监管责任人“三落实”。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在全市范围内配备市、县长安全助理,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初步实现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大安全的发展理念在朔州人民心中牢固树立。全市各类安全事故总数大幅下降,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杜绝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市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1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8.13、亿元GDP死亡率0.21、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9.17。省政府考核的四大类24项控制指标全部完成,安全生产综合考评全省排名第二,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3。

强农惠农,夯实农业基础

第一产业在朔州经济中虽然总量不大,却是涉及85万农民的富民工程和稳定工程。近年来,朔州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为载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夯实基础,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新建了中大科技、中粮糖厂、雅士利应县公司、六味斋右玉公司等10多个较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全市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249个,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可惠及农户1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近60%。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14个,直接惠及农户近7万户。在六个县区中分别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园区,建起了一批高效蔬菜大棚,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提高以奶牛为主的养殖业科学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推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由市财政出资建立了全市奶牛疾病防治体系,建起了覆盖大部分养牛户的机械化挤奶站;市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1亿元资金,补贴农民建设人畜分离小区和青贮窖;针对“三鹿奶粉”事件冲击,市财政拿出1亿多元用于产奶牛和加工企业补贴,又拿出近1亿元用于养殖小区建设和奶牛贷款贴息。按每头产奶牛2000元的额度向全市奶农提供总规模1亿元的贷款。目前,全市共建成145个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40%以上的奶牛可入园集中饲养;建成6000个青贮窖,能解决8万头奶牛的粗饲料供应。

制定了“五个全覆盖”两年总体规划,并在用好上级资金的基础上,从市级财政拿出1.4亿元全力推进。到2009年底,村通水泥路完成了113个村1225公里,占总任务的52.6%和60.4%。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完成132所学校28.74万平方米,占总任务数的60.8%和37.5%;全市提前一年完成了682个空白村卫生室全覆盖和581个村广播电视全覆盖任务。在村通广播电视方面,实行无线与有线两种方式同时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自2008年以来已投入3600万元,在各县区开通试点128户,2009年新增400多个村,重点发展乡镇所在地和新农村试点村。解决了189个村、1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占总任务数的42.3%和50.5%。
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更多信息

商会公众号:bjsxqysh 商会微信号:15313254191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6012591号-1来稿邮箱:bjjshang@163.com
站长统计技术支持:易和有容网络中心

Baidu
map